
NewJeans訴訟再開 成員親筆陳述曝光
7月24日,NewJeans與所屬公司ADOR間的專屬合約效力訴訟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進行第三次公審。庭上,NewJeans的法律代理人公開了成員們親自撰寫的陳情書內容。
在陳情書中,成員寫道:「叫我們回到ADOR,就像是要一位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回到施暴者面前。曾經與我們共事的工作人員都已離職,現在的ADOR根本無法誠懇傾聽我們的聲音。我們真的不知道,還要多麼大聲呼喊,才能讓人理解我們的痛苦。」
控訴公司忽視成員精神狀況
NewJeans方面指出,成員在HYBE與閔熙珍之間的權力紛爭中受到最深傷害,卻始終被忽視。甚至在成員Hanni曾被「集體無視」的人事爭議中,HYBE也未提供保護,反而讓Hanni看起來像說謊者。
他們進一步表示:「成員如今連靠近HYBE大樓都會心悸不已,甚至需要服用抗憂鬱藥物。這樣的情況下,你們還能對她們說:『既然還在合約內,就上台唱歌跳舞吧?』難道她們就沒有基本人權嗎?」更引用比喻說:「這就像媽媽被趕出去,家暴的爸爸卻說『我再給你換個媽媽』,然後叫孩子們回來。」
失去對ADOR信任 強調不是拒絕所有回歸可能
NewJeans的法律代表也反駁了「一切爭議皆由閔熙珍策動」的說法,表示:「有人指控閔熙珍編造一切,但她當時只是履行CEO職責。」並補充:「NewJeans已對ADOR失去基本信任。她們不是無條件抗拒回歸,如果是曾經那個她們信賴、依賴的ADOR,即便不被允許回去,她們也願意。但現在的ADOR,是被HYBE掌控的。」
比喻受暴者引起網友強烈反彈
此次聽證會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正是因為NewJeans以「家暴與校園暴力受害者」來比喻自身處境,引發大量韓國網友反彈:
「那就付違約金走人,不就好了?」
「她們到底在講什麼?」
「為什麼要拿家暴來比喻?」
「這比喻真的太離譜了。」
「明明住高級宿舍、賺那麼多錢,還在喊家暴?」
「真的該停止這種說法了。」
「完全踩線了吧。」
「說什麼校園暴力受害者?」
「加油啦,相信你們的媽媽閔熙珍。」
「根本被洗腦了吧?」
「只有我覺得這說法超荒謬嗎?」
「越看越覺得無語,家暴這招真的不行。」
「能不能拿出證據,而不是一直賣情緒牌?」
「看到庭上發言我笑出來。」
「他們這是在演戲嗎?」
「問題明明很簡單,付錢走人啊。」
「居然真的把自己比喻成家暴受害者?」
「沒看過這麼忠於CEO的藝人。」
「要走就走,別拖了。」
「整件事就是付違約金、加入閔熙珍團隊而已。」
「還在拿情緒當武器博同情…」
此番爭議,讓NewJeans與ADOR之間的訴訟局勢更添變數,也讓粉絲與公眾對事件走向充滿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