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韓近日推出全新女團選秀節目《UNDER15》,參賽者年齡限制在15歲以下,最小成員年僅8歲。節目由MBN電視台製作,計劃於本月31日首播,聲稱將選拔「K-POP神童」,並提供音樂留學支援、專輯發行及巡演等資源。然而,此舉引發南韓網友強烈反彈,批評節目低齡化競爭加劇對兒童的剝削,並呼籲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童星背後的壓迫與剝削問題浮上檯面
《UNDER15》的推出正值南韓娛樂圈因金秀賢與已故童星金賽綸的緋聞事件陷入爭議。金賽綸15歲時簽約金秀賢的經紀公司,卻因資源分配不均陷入經濟困境,成年後更因酒駕事件背負巨額債務,最終走上絕路。她的悲劇揭露了南韓娛樂工業對未成年人的系統性剝削與權力壓迫問題。
經濟剝削與權力不對等是童星困境的主要因素。許多未成年藝人因法律意識薄弱或合約限制,陷入「收入託管」的條款陷阱,經濟自主權被經紀公司剝奪。此外,南韓娛樂圈長期存在性剝削的潛規則,童星因缺乏保護更易成為性交易和性剝削的目標。
性別雙重標準加劇女性童星壓力
金賽綸的悲劇也反映了南韓社會對男女藝人的雙重標準。男星如李政宰、宋康昊酒駕後仍能順利復出,而女星如金賽綸則被永久污名化,甚至因打工照片被質疑「賣慘」,最終在網絡暴力與抑鬱中自殺。類似悲劇在崔雪莉、具荷拉等女藝人身上反覆上演,顯示南韓社會對女性藝人的道德苛責遠超男性。
《UNDER15》引發倫理爭議 網友怒轟「放過孩子」
《UNDER15》的參賽者無論是妝容、衣着還是舞台風格,都與成年K-POP女團無異,引發公眾對其倫理問題的擔憂。網友批評節目將兒童包裝為「商品」,迎合市場對「養成系」偶像的畸形需求,甚至可能吸引戀童癖等潛在犯罪者,嚴重危害兒童的身心健康。
南韓網友紛紛在社交平台留言表達不滿:「這個國家的人做這種節目沒有任何罪惡感。」「沒有南韓國民覺得這很離譜嗎?」「放過孩子。」「瘋了吧。」「沒有人想看小女孩跳舞賣弄性感,讓孩子做孩子。」
法律漏洞與家庭剝削問題未解
南韓娛樂業存在多重法律漏洞,經紀公司通過合約綁定童星職業生涯,資源分配完全由資本主導,進一步強化權力不對等關係。此外,部分父母將子女視為「搖錢樹」,如金賽綸母親雖聲稱愛女,卻未阻止其未成年戀情與經濟剝削。儘管南韓已通過「具荷拉法」限制失職父母繼承權,但童星原生家庭的剝削問題仍未根治。
結語:兒童權益何時能獲保障?
《UNDER15》的推出再次引發公眾對南韓娛樂圈低齡化競爭的擔憂。從金賽綸的悲劇到崔雪莉、具荷拉的自殺事件,童星背後的壓迫與剝削問題亟待解決。南韓社會需正視娛樂工業對未成年人的傷害,並透過法律與社會改革,確保兒童權益獲得保障。